“新冠疫苗保护期只管半年”、“备孕不能接种疫苗”、“晚打第二针疫苗就前功尽弃”等说法,在网上此起彼伏。
这些说法是不是真的?多位专家对此进行了分析解读。
误读一:
新冠疫苗保护期只管半年
对“新冠疫苗保护期只管半年”的说法,南京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副主任梁亚琼回应称,这种说法有点断章取义。“实际上新冠疫苗研发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,目前中国的数据只有半年,证明疫苗至少半年内有效,随着时间的推移,数据会随时更新。如果因此说 新冠疫苗只保护半年 ,那就是对疫苗保护力的误读。”
要不要进行加强针接种呢?
梁亚琼表示:“很快就会出9个月的数据,这个数据会不断更新。如果真的监测到一定期限,抗体水平下跌得比较厉害,也会给出一个合理建议,要不要加强接种,这些都是要根据后期的观察数据来决定的。”
误读二:
晚打第二针疫苗就前功尽弃
有人担心如果因故错过了新冠疫苗第二针的接种,“晚了就会前功尽弃”,这是不是真的?
对此,梁亚琼表示,第一针疫苗接种完后,第二针要求是间隔3周以上,两针在8周之内完成。如果第二针新冠疫苗接种超期可补齐,即使超过了8周也不需要重新再接种,只要把未种的剂次补齐即可。
误读三:
备孕不能接种疫苗
在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(第一版)》中正式公布了接种禁忌人群中包含妊娠期妇女,那么问题来了,备孕人群不能接种疫苗的说法有道理吗?
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:“我们在对疫苗开展接种的经验基础上,对疫苗的安全性也有了理解,实际上进入备孕期的时候,不需考虑疫苗对备孕的影响,男女双方都可以接种疫苗。”
如果接种疫苗后发现怀孕了怎么办?
王华庆表示:“按照我们了解到的信息和前期应用疫苗的一些基础,接种疫苗的人怀孕了,不需要采取特殊的医学措施,包括终止妊娠,这是国际上也达成的共识。”
妊娠期妇女不建议接种,但接种疫苗后怀孕却不需采取特殊措施,两者存在矛盾吗?
“有的疫苗是不给孕妇接种,是从慎重的角度考虑,但是因为疫苗引起孕妇或胎儿的一些异常情况,目前还没有,但后续我们还要做好加强监测的工作。”王华庆说。
昨天上海新增9例境外输入病例
市卫健委今早(8日)通报:2021年4月7日0-24时,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,报告9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。新增治愈出院2例,其中来自法国1例,来自日本1例。
病例1为德国籍,在德国生活,自德国出发,于3月25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,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,其间出现症状。综合流行病学史、临床症状、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,诊断为确诊病例。
病例2为中国籍,在美国生活,自美国出发,于3月30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,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,其间出现症状。综合流行病学史、临床症状、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,诊断为确诊病例。
病例3为中国籍,在俄罗斯工作,自俄罗斯出发,于4月2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,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,其间出现症状。综合流行病学史、临床症状、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,诊断为确诊病例。
病例4为日本籍,在日本生活,自日本出发,于4月4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,因有症状,入关后即被送至指定医疗机构隔离留观。综合流行病学史、临床症状、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,诊断为确诊病例。
病例5-7均为中国籍,病例5在巴西工作,病例6在巴西生活,自巴西出发,经瑞士转机,病例7在瑞士留学,自瑞士出发,乘坐同一航班,于4月5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。病例5、病例6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,其间出现症状。综合流行病学史、临床症状、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,诊断为确诊病例。病例7因有症状,入关后即被送至指定医疗机构隔离留观。综合流行病学史、临床症状、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,诊断为确诊病例。
病例8为中国籍,在美国工作,自美国出发,于4月6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,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,其间出现症状。综合流行病学史、临床症状、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,诊断为确诊病例。
病例9为中国籍,在刚果金工作,自刚果金出发,经埃塞俄比亚转机,于4月6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,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,其间出现症状。综合流行病学史、临床症状、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,诊断为确诊病例。
9例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救治,已追踪同航班密切接触者68人,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。
2021年4月7日0-24时,无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。
截至2021年4月7日24时,累计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1542例,出院1496例,在院治疗46例。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。
截至2021年4月7日24时,累计本地确诊病例371例,治愈出院364例,在院治疗0例,死亡7例。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。
截至2021年4月7日24时,尚在医学观察中的无症状感染者0例。
资料:人民网科普、上海发布
编辑:方佳璐
*转载请注明来源于“今日闵行”
(点击图片查看)